研究团队

吴文成
时间:2022-12-16 点击量:


个人简介

吴文成,男,1981年生,副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博士后在读。外交学院《外交评论》编审、清华大学《国际政治科学》编委、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外交学院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电邮: wuwencheng@cfau.edu.cn


研究专长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与外交史


工作经历

2006.8-至今 外交学院《外交评论》编辑部


教育履历

2015.9-2019.8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博士后

2012.6-2013.6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富布赖特项目),弗吉尼亚大学

2012.6 -2012.8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学习

2009.9-2013.6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

2003.9-2006.7 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硕士(文科基地班)

1999.9-2003.7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国家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班)


教授课程

国际组织研讨(博士)

国际组织概论(本科)

学术论文实用写作及常见失误分析(研究生年度系列讲座)


学术成果

专著

吴文成、李丹:《国际政治中的信号传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吴文成:《选择性治理:国际组织与规范倡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

期刊论文

《美国著名智库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分歧与美国对华多重身份定位》,《国际论坛》,2018年第4期,第1-9页。(CSSCI)

《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2017年年会简讯》,《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第11期,第161页。(CSSCI)

《中国国际关系期刊研究会成立简讯》,《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第10期。(第二作者)(CSSCI)

《外交承诺与战略试探:万斯访华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评论》,2014年第6期,第59-89页。(第二作者)(CSSCI)

《组织文化与国际官僚组织的规范倡导》,《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11期,第96-118 页。(CSSCI)

“International Anti-Piracy Action and Cooperation in Global Governance,”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No.2, 2012, pp.161-180. (Second author) (CSSCI)

《国际反海盗行动与全球治理合作》,《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第108-121页。(第二作者)(CSSCI)

《联盟实践与身份承认:以新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外交评论》,2012年第1期,第30-48页。(CSSCI)

《学术期刊出版中同行评议制度的不足及其改进》,《中国出版》,2011年第18期,第32-35页。(CSSCI)

《学术共同体与中国外交变革》,《外交评论》,2010年第4期,第94-104页。(CSSCI)

《期刊编辑备考策略》,《科技与出版》,2008年第8期,第73-75页。(CSSCI)

《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官僚位置与决策》,《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第4期,第54-81页。(CSSCI)

《权力转移与中美冲突》,《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3期,第1-21页。(第二译者)(CSSCI)

《全国世界史各学会会长会议暨学术研讨会综述》,《世界历史》,2004年第4期,第138-140页。(第二作者)(CSSCI)

《隔离”政策再认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S1期,第144-150页。(CSSCI)

文集论文

“Diplomatic Commitment and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and Testing: Vance’s Visit to China and the Normalization of China-U.S.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Qin Yaqing and Chen Zhirui, eds., Future in Retrospect: New Explorations into China’s Diplomatic History, Singapore: World Century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6, pp.115-167(Second author).

《对权力的认知:一战前均势格局下的俄国》、《微妙的平衡:冷战时期的权力与认知》(译文),载陈志瑞、刘丰主编:《国际体系与国内政治: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219-248,393-420页。

《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进程》,载卢静、曲博主编:《当前国际安全体系转型》,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第30-48页。

《外交官与上海世博会》,载赵进军主编:《中国外交官与改革开放》,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第13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盟实践》,载朱立群等著:《中国与国际体系:进程与实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第10章。

《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大国关系》,载秦亚青主编:《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第7章,第218-256页。

《美国应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决策背景分析》,载徐蓝主编:《世界史研究》(第2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88-305页。

书评与学术评论

《国关读书会|决策的重负:应对核毁灭危机时的下意识选择》,澎湃,2018年8月17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54934

《国关读书会|<信号与欺骗>: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忽悠”他国》,澎湃,2017年5月18日,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688088

《特朗普时代美国对国际组织立场转变及其影响》,2016年12月2日,光明网理论频道,http://theory.gmw.cn/2016-12/02/content_23172286.htm

政策报告

2011年10月-2012年4月,参与完成外交学院卢静教授主持的外交部中非联合交流计划项目“中国与非盟在全球重大问题上立场同与异”,同名政策报告上报外交部。

2011年5月-7月,主持完成外交部委托项目“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小国家研究现状”,同名政策报告上报外交部。

2010年1月-9月,参与完成朱立群教授承担的欧盟安全研究所的Chaillot Papers系列政策报告China's Foreign Policy Debates。


研究课题

2018年9月—至今,主持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试点与对冲: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关系性制度设计”,项目在研。

2016年8月-2018年9月,参与外交学院王帆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子项目,项目完成。

2014年12月-2017年10月,主持外交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从规范扩散到规范生成:国际组织与国际规范倡导”,项目结项。

2012年4月-2013年2月, 参与外交学院赵进军大使主持的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外交官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论文辑于赵进军主编《中国外交官与改革开放》第13章。

2011年6月-2011年8月,主持外交部委托课题“国内关于中小国家研究现状”,研究报告上报外交部。

2010年4月-2012年1月,参与外交学院朱立群教授支持的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中国参与国际体系评估指标及相关分析”,论文辑于朱立群主编《中国与国际体系》第10章。

2010年6月-2011年7月,参与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支持的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论文辑于秦亚青主编《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第7章。


学术培训

2016年8月21-27日,参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的第一届“国际组织高端人才培养计划”暑期培训班。

2012年6月-2012年8月,参加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举办的高阶英语培训班。

2011年7月,参加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统计与博弈方法培训班。

2007年8月-9月,参加外交学院与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谈判”暑期培训班。


所获荣誉

2018年9月获外交学院第十三届优秀科研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2013年7月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外交学院年度优秀博士论文。

2013年12月被评为外交学院“优秀员工”。

2006年6月硕士论文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年度优秀硕士论文。

2004年11月获首都师范大学第三届研究生科研奖励三等奖。

2003年7月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年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2002年3月获“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恒安自强奖学金”。

2002年5月获评2001-2002年度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团员”。

2001年7月获评《首都师大》报社“优秀发行员”。

2000年5月获评首都师范大学“军训优秀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