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北京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基地在展览路141会议室举办了题为“外交学理论前沿:问题与前景”的圆桌讨论。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外交学院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国关所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旁听了会议。本次研讨会由科研处处长、基地研究员夏莉萍教授主持。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分校政治系教授Geoffery.P.Sharp、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Brian C. Rathbun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Sharp教授分析了当前外交学研究出现的几个新趋势:“旧”外交学研究的式微、对公共外交以及社交媒体重要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持续增加,以及重视实践理论、将理性行为-心理学研究同一线调研(clinical inquires)相结合的新研究方法、性别研究视角等,他认为,研究者和外交实践者应进行更为密切的沟通,对太空外交、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研究等领域给予更多关注。Rathbun教授主要讲述了在国家间实力对比差别不大和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影响国家间外交谈判的几个因素。他提出了三种风格的外交形式,即民族主义式的强制性讨价还价、自由主义式的理性对话以及现实主义式的务实外交。其中,强制外交与务实外交是基于“价值索取”的自我导向型外交,理性对话则是基于“价值创造”的社会导向型外交。两位教授均受国家外专项目资助访问我校。 北京大学外交学系系主任张清敏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龚婷,以及外交学院卢静教授、王梓元博士、陈实博士等学者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与两位美国专家进行了讨论。 与会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回答了现场学生的提问。最后,张清敏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